2022年6月1日,我院认知神经科学中心肖晓青年研究员与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吴毅教授团队联合在《神经炎症杂志》(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在线发表了题为《间歇性θ脉冲刺激通过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与神经元焦亡改善脑缺血小鼠运动功能》(“Intermittent theta-burst stimulation improves motor function by inhibiting neuronal pyroptosis and regulating microglial polarization via TLR4/NFκB/NLRP3 signaling pathway in cerebral ischemic mic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从行为学、组织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三个层面探究了经颅磁刺激(TMS)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并探讨了磁刺激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抑制脑缺血早期神经细胞焦亡的机制。
经颅磁刺激是近年来神经康复领域广泛使用的新型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重塑。但基于TMS治疗的确切细胞和分子机制仍在很大程度上未被阐明。因此,本研究构建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脑缺血后36小时进行患侧皮层连续7天TMS治疗,通过行为学实验评估TMS干预前后平衡协调功能和步行功能;并进一步采用组织染色及转录组测序等技术探究TMS改善脑缺血早期神经损伤的潜在机制。
该研究创新地揭示了细胞凋亡与细胞焦亡在脑缺血后的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差异,并证明脑缺血早期TMS治疗能显著抑制梗死周边区神经元焦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进而改善神经细胞炎症微环境,进一步采用PLX3397特异性耗竭脑内小胶质细胞能有效消除TMS的神经保护作用。该研究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案,也为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博士生罗路和硕士生刘美茜是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我院肖晓青年研究员和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吴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jneuroinflammation.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74-022-02501-2